根据中国人民银行6月10日发布的数据,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月金融数据整体超预期增长,体现了货币金融政策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要求,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逐步加大。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方面,5月新增社融2.79万亿元,环比多增约1.88万亿元,同比多增8399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至10.5%。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分项看,5月社融大幅多增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两项拉动。
人民币贷款方面,由于本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较多,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规模超过了去年同期,比去年同期多增了2326亿元。王青表示,5月,随着疫情冲击缓解,经济修复过程展开,前期受到抑制的贷款需求经历一个释放过程,加之当前政策面加力推动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当月新增贷款显著走强,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仍有待改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从人民币贷款增量看,有喜有忧。喜的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表明企业信心和预期有所恢复。忧的是,在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增长2642亿元、7129亿元。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主要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冲量。
展望未来,董希淼表示,宏观政策要继续充足发力,走在市场曲线之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需求。(经济参考报)
|